
91年, 邓小平派人赴美请张学良回大陆, 张学良: 我有3个要求
产品中心
发布日期:2022-08-05 11:17 点击次数:89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对于中国人来说,思乡之情是每个人永远割舍不下的情感。
尤其是人到晚年的时候,思乡之情越浓,叶落归根的情感越深。
张学良便是如此,他在晚年的时候说过好几次想回到东北老家看看。
然而,遗憾的是张学良自从离开大陆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心心念念的故乡。
1991年,邓小平知道张学良有回国意愿后,便特别指示杨尚昆开会研究张学良回乡事宜,还派人去美国和张学良商量此事。
然而,张学良的大陆之行最终没法实现,成为一生遗憾,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阻碍张学良回乡的因素是什么呢?
张学良和我党领导人的渊源
张学良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囚禁中渡过,但其实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就曾经和我党领导人交往过。
张学良和我党领导人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前。
1930年,张学良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认识了美国记者斯诺,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有一次,张学良和斯诺聊天的时候,斯诺分享了采访毛主席的经历。
在斯诺的描述中,张学良意识到毛主席并不像国民政府所描述的负面形象一样。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决定前往陕北与中共领导人进行秘密会谈。
原定张学良的会谈对象为毛主席,但由于种种原因变动,最后会谈对象改为周恩来。
毛主席和朱德还特意为此次变动,给张学良联名发送了一封电报。
这次的会谈进行地很顺利,张学良和周恩来也因此结下深厚友谊。
在这次会谈后,张学良意识到国共合作合作抗日的重要性,并决定开始筹备西安事变,规劝蒋介石同意合作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引起国内外的轩然大波。
事变后,张学良曾给中共领导人发送电报,邀请中共代表赶赴西安协商解决此次事件。
最终,在国共两党领导人的共同协商下,国民政府决定先放下矛盾,联合共产党共同合作抗日,自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然而,蒋介石却对张学良的行为怀恨在心。
在张学良亲自护送他回南京的时候,趁机把张学良扣押下来,张学良随后就被软禁了起来。
张学良也由此开始自己大半辈子的软禁生涯,被囚禁长达54年。
张学良曾经说过他的人生停留在36岁的时候,此后他的人生都是一片灰暗,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下。
1986年的时候,在软禁中的张学良收到了一幅《傲雪图》,这让张学良感到既惊喜又感动。
原来画下这幅《傲雪图》的画家是邓小平的女儿邓林。
邓林在赠与这幅画的时候说:
“张学良先生就像这傲雪红梅一样,即使在寒冷刺骨的环境下,仍旧保持着风骨。张学良先生为了祖国统一牺牲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所不能比肩的。”
邓林除了钦佩张学良之外,其实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张学良曾经是她的父亲邓小平的救命恩人。
1936年,邓小平在甘肃身染重病,当时药物匮乏,生活条件简陋,如果一直拖延下去,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张学良在听到消息后,给前线送了5万法币缓解燃眉之急,还送去了大批的棉衣、炼乳和药品。
邓小平也在这些物资的帮助下,身体很快就痊愈了起来,继续前线抗战。
张学良透露想回大陆
1990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对张学良的软禁。
自此,被软禁了54年的张学良重新恢复了自由。
1990年6月,张学良90岁盛大的生日宴会上,在会场中央悬挂着邓颖超的祝寿贺电。
这是张学良特意安排的,他收到这份贺电的时候,心情无比激动,他知道中共领导人还记挂着他。
这份贺电是邓小平授意发送给张学良的。
邓小平了解到台湾当局要为张学良举办生日宴会的事情。
于是,他提前一个月打电话给邓颖超说:“这次的生日宴会是台湾当局对张学良的弥补和平反,我们大陆方面也要有所表示。”
次年,重获自由的张学良向台湾当局申请前往美国探亲。
在张学良前往美国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我思念着故乡东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回东北看看现在的家乡变成什么样子了。”
邓小平听到这个报道后,随即对杨尚昆作出指示,开会研究邀请张学良回大陆探访的相关事宜。
会议结束后,中央决定派张学良的故友吕正操前往美国,邀请张学良回国。
1991年5月29日,吕正操前往美国,在纽约见到了张学良。
他们自从“西安事变”后,就几十年没有再见过面。
两人执手相看泪眼,千言万语一时汇合成一句“好久不见”。
他们两一起在一家中餐厅吃饭,边吃饭边谈起各自几十年的生活,一些老友的现状,还有东北军后来的情况。
吃完饭后,吕正操对张学良说:“有人托我把一个重要的东西交给你,我今天匆忙来访没带,下次见面给你带上。”
张学良意识到这次吕正操来访不单单只是叙旧,而是带着任务来找他的。
于是,张学良和吕正操约好第二天下午再见。
为了保证会谈的隐秘性,他们把地点约在了瑞士银行的经理办公室内。
吕正操把邓颖超邀请张学良回大陆探亲的信件郑重交到张学良的手里。
张学良觉得很感动,并说他会好好考虑这件事情的。
会谈结束的时候,张学良让吕正操代为向邓小平和邓颖超问好。
1991年6月4日,张学良来到吕正操住处,向吕正操表达了自己坚定国家统一的决心,以及自己的回国意愿。
不久后,吕正操结束了美国的旅程,并向中央传达了张学良的意思。
同时,吕正操还传达了张学良回大陆探亲的三个要求。
张学良三个要求是他不需要盛大的欢迎仪式,他不需要记者们的围观报道,也不需要大家的恭维客套。
中央领导人对此十分重视,并提前为张学良回大陆做好安排工作。
张学良回大陆探亲,他的原计划在大陆探亲四天。
他打算前两天时间,留在北京拜访邓小平同志,还有其他的故友们,自他被软禁后就再也没机会见他们。
剩下的两天时间,张学良决定前往沈阳老家,自从年少离家他就再也没机会回去,他想去看看自己的家乡,见见家乡的父老乡亲。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张学良最终还是没有回到大陆,这也成为张学良永远的遗憾。
张学良未能返回大陆
其实,吕正操当时去美国拜访张学良的时候,已经特意为张学良安排了专机。
张学良当时如果愿意的话,可以马上踏上回国的旅程,但他拒绝了。
他想等到台湾当局的同意后再动身前往大陆。
当时,台湾当局只允许张学良前往美国,但不允许他擅自前往大陆。
因为这次犹豫使得张学良错失了回大陆的机会,成为了一辈子的遗憾。
张学良的原计划是拜托友人王冀,请邓小平或杨尚昆给他书写一封邀请函。
然后,张学良再带着邀请函亲自给台湾当局申请回大陆探亲。
张学良原以为这样的要求台湾当局会很快就同意。
然而,让张学良意想不到的是这件事却被台湾当局制止了。
在张学良结束美国探亲之旅后,他和家人返回台湾。他准备等待大陆方面的回复,然后动身前往大陆探亲。
但是李登辉却特意派人找张学良谈话,他拿着杨尚昆的邀请函,一脸严肃地指责张学良,认为张学良背叛了台湾。
“我这么信任你,你怎么可以背地里搞这种名堂?”
李登辉言辞之难听,让张学良感到非常难为情。
张学良离开后,已经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再回到大陆了,台湾当局也不再待见他了。
张学良虽然支持国家统一,但他现在夹在大陆和台湾中间两面为难,既回不去大陆,又不想继续待在台湾。
张学良在心灰意冷之下,向台湾当局申请去美国定居。
台湾当局随即通过了他的申请,于是,在1995年,张学良带着家人移民美国定居。
在张学良晚年的时候,照顾他几十年的老管家林源泉回忆说:“张学良先生对东北家乡一直都很惦记,他提了不止一次想回去看看。”
林源泉分享过一个关于张学良的故事。
有一天,林源泉推着轮椅,带着张学良外出散步,路过一个分岔路口的时候。
张学良突然对他说:“我想要去那儿,非去不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再回去。”
林源泉误解了张学良的意思,以为他是想换一条路线回家,便准备推着他换个方向走。
但张学良拒绝了,他很认真说:“我不是说路口,我是想东北老家了,我想家了,想回国了,我离开太久了。”
张学良在林源泉面前毫不掩饰他的思乡之情。
每次提起这件事,张学良都会变得很落寞,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了。
2000年9月26日,邓小平的儿子邓朴方前往夏威夷看望张学良。
这次拜访让张学良感到很惊喜,再次见到故人之子,让张学良感慨万千。
邓朴方这次是带领着残疾艺术团在美国进行演出,所以也带着演员们一同前来。
邓朴方对张学良说:
“我的父亲一直很记挂着您,说您是大英雄,但很遗憾一直没有见到您,今天我见到您,也算是完成了我父亲的心愿了。”
张学良听到这话,眼含热泪握住了邓朴方的手。
残疾艺术团的代表们还给张学良演唱了充满爱国之情的歌曲和充满民族风情的节目。
张学良来到美国后,很少机会看到家乡的演出。
这些节目立刻就把的思绪拉回年少在故乡观看表演的时光。
张学良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见到这群来自家乡的孩子们,看着这些满满中国氛围的节目,极大地舒缓了他的思乡之情。
张学良晚年的时候,身体情况很差,几乎都要依靠轮椅行动。
即使张学良想要回国,他的身体条件也不适合再次长途跋涉了。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去世,这年他101岁,张学良终其一生都没有实现回国的愿望。
张学良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从少年的意气风发到中年的郁郁不得志,到晚年遗憾而终。
他的大半生都在软禁中渡过,生活中处处受人牵制,没有半点自由。
即使张学良晚年重获自由,但也不能得偿所愿。
故乡,对他来说是个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永远无法踏足的地方。
俗语说:“长相思,在长安。”
而对于张学良来说,长相思,在故乡。东北老家只能在存在梦境之中。
参考资料:
《张学良晚年为什么不回大陆》——中国新闻网
《张学良小传》——央视网
《揭秘:李登辉从中阻挠 张学良想访大陆未能成行》——中国新闻网